全县社区工作调研汇报材料

一、民政承担社区治理工作的职责

1、指导社区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临时困难生活等社会救助政策;

2、指导社区对辖区内的老年人、“三留守”群体、重度残疾人、城市“三无”人员开展社区关爱服务;

3、指导社区居委会开展扫黑除恶、社区治理、移风易俗、居务公开、便民服务、疫情防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平安社区创建等工作;

4、指导社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加强基层群众性组织自治,开展居委会和居务监督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

二、全县社区工作现状

(一)社区办公条件进一步改善。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11个社区实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的“三化一有”目标。社区阵地建设进一步改善,除洛门镇富源社区办公场所正在建设,乐善社区沿用洛门镇老财政所办公场所外,其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近年来新建,办公和活动场所面积均在250㎡以上。社区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备,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警务室、图书室等社区服务功能达到了全覆盖。

(二)社区组织体系更加健全。社区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等体系普遍建立。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城关镇东关、西关社区“大党委”机制优势明显;社区居委会的主体地位初步确立,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协商议事会议制度基本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等职能委员会依法设立;社会组织培育初见苗头,志愿者队伍广泛建立。主要形成了以社区基层党组织为引领,社区居委会发挥自治,各种职能委员会、群团组织和社区组织共同参与的组织体系。

(三)社区人员结构得到优化。社区人员力量进一步加强,10多名乡镇事业单位人员和30多名专职化社区工作者加入社区工作队伍,工作人员文化程度和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部分人员通过选举进入到社区“两委”班子队伍中,“两委”班子队伍结构更加优化。

(三)社区准入事项更加明确。为明确社区职责,推动社区减负工作落地见效。今年8月份县委组织部印发了《武山县社区职责事项清单》,共5项42个方面的内容,全面梳理了社区承担的职能职责,进一步明确了的社区准入事项。

(四)社区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一是以社区党组织引领下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完善。二是居民自治章程和社区“两委”各项工作制度全面建立;三是新一届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社区治理人员力量更加充实;四是居务公开制度有效推进,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和政策知晓度进一步提升;五是社区协商议事制度初步形成;六是居民公约在约束、教育、引导社区居民在公共秩序、环境卫生、邻里互助、勤俭节约、移风易俗方面作用明显;七是共建协议全部签订,“一爱一为”活动开展呈现良好态势,驻社区单位积极参与到社区各项事务中,共建共享共治格局初步建立;八是社区扫黑除恶线索排摸工作和社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全面开展;九是网格化管理在社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中优势突出;十是平安社区创建持续推进,东关社区、乐善社区被推荐为天水平安创建示范社区。全县社区治理基础工作更加夯实。

(五)多元化社区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综合服务设施布局和功能全部建成。“一站式”便民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区居民在缴纳医保、申请社会救助、领取惠民补助、信息查询等方面更加便利。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环境卫生整治、疫情防控等服务工作更加积极。社区服务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社区“公众号”、“微信群”等平台在政策宣传、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主要存在的问题

从全县社区的现状来看,虽然在基础设施配套,社区人员结构,赋权减负,组织体系完善,社区治理和多元化服务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是由于区域差异,发展不均衡等情况,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一是社区基本单元设置不合理,部分社区管辖面积过大,超出服务能力范围;二是虽然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社区专职化工作人员,但是从社区服务的人口比例来算,社区工作者还需加强,滩歌、四门、鸳鸯、马力4个社区亟需配备专职化社区工作者,报酬还需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的考核激励机制还未建立,导致部分人员工作激情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三是“三无”小区较多,服务体系未建立,管理跟不上,“三无”小区治理亟需破解;四是城中村、社区区域界限不清,“两半户”较多,户籍状况摸不清;五是易地搬迁安置人员、进城人员居住制度未建立,存在不服从管理的情况;六是物业管理隶属关系未理顺,相应的准入、备案制度未建立,物业公司规范化运转监督机制未形成,导致部分物业公司服务跟不上,与业主矛盾纠纷严重;七是部门对社区职责事项不清楚,导致承担行政事项太多太杂,赋权减负工作难以推进;八是社区治理工作还需向纵深推进,网格化管理,单元长、楼栋长工作还需进一步细化落实,共建共享共治格局还需进一步创新,社会组织培育还需进一步加强,“三社联动”机制亟需建立。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及建议

下一步我局将深化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工作。一是协同县委组织部,指导乡镇成立社区工作办公室,切实加强对社区工作的指导。二是重点推进社区赋权减负工作,清理社区证明事项,加大“万能章”治理力度,切实为社区赋权减负。三是积极出台社区工作人员激励考核机制,选强配好社区居委会班子队伍。四是加强城市居民社会救助政策业务指导,清理规范城市低保,严格把关社区特困供养和临时救助政策执行。五是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运转正常,发挥社区老人关爱照料功能。六是推动城关、四门、鸳鸯、洛门社工站建设,构筑“三社联动”平台。七是积极推进社区常态化疫情管控工作,全面打造全县“无疫”社区。八是扎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工作,确保把安置社区建设成为搬迁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新家园。

针对以上全县社区存在的问题,现提出如下建议加强全县社区治理工作。

(一)优化社区基本单元配置。建议按照人口不宜超过1万人标准,加快城区阳光、宜居两个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力量配备和组织体系完善工作,合理优化城区社区管辖区域,缩减社区服务管理半径。

(二)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一是按照每千人配备1名社区工作者配足专职化社区工作者,特别是加快配足滩歌、鸳鸯、马力、四门等社区的专职化社区工作者。二是加大财政支持,足额发放下派社区书记生活补助,全面落实公益性人员岗位资金配套。三是在涉及社区管理的乡镇成立社区管理办公室,加强社区工作指导管理。四是建立社区工作人员激励考核机制,选强配好社区“两委”班子队伍,采取末位淘汰制,加强社区公益性人员作用发挥。五是创新社区人才后备机制,及时吸纳社区退伍军人、优秀大学生、社会工作者进入社区人员队伍,鼓励社区工作人员考取社会工作证书,并为持证人员积极争取岗位补贴。六是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志愿者积分激励制度,对在社区服务、疫情防控和网格管理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志愿者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

(三)创新“三无”小区治理。一是在条件成熟的“三无”小区及时成立业主委员会,加强日常事务管理。二是积极引进富有爱心、公信力强、服务优质物业公司,在较大小区成立物业服务总站,在较小小区成立物业服务点,联合业主委员会加强对“三无”小区”服务管理。三是积极争取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利用老旧小区维修基金对“三无”小区基础设施、管网进行提升改造,增强小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信任感。四是强化“三无”小区网格化管理,鼓励物业站点服务人员、业主委员会成员和志愿者担任单元长、楼栋长,建议给工作成绩突出的人员适当发放一定的务工补贴,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五是鼓励具有资质的社会组织依托“三社联动”平台参与“三无”小区治理,对取得成效的社会组织给予一定的政府购买服务优惠政策。六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大力支持社会爱心企业和人士参与“三无”小区基础设施维护、困难群体关爱等工作。

(四)“警社联动”加强户籍制度管理。一是建立社区、驻社民警和派出所的联动机制,采取到社区居委会注册报到制度,清理清查“两半户”家庭,全面摸清底数,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办理社区户口。二是完善因经商、务工、购买商品房和易地搬迁进城人员暂住证管理制度,引导他们服从社区管理。三是加强流出人口备案管理,建立流出人口台账,全面掌握去向和家庭情况。四是合理界定城中村、社区的管辖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城中村并入社区管理,增强社区区域空间的整体性。

(五)厘清物业服务权责归属。一是厘清物业服务企业管理隶属关系,探索物业服务企业入驻社区登记制度。二是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在各个“三无”小区成立物业服务站点,参与“三无”小区基础设施改造项目。三是加强业主委员会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监督,建立业主委员会、居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协商联动机制,创新社区物业服务模式。

(六)切实推进社区赋权减负。召开部门、乡镇、社区联席会议,按照《武山县社区职责事项清单》5项42个方面的内容,明确社区事务权责关系,对需要部门履行责任的工作,坚决由部门负责到底,社区只起到配合联系作用,减轻社区承担地过多杂、乱行政事项,切实为社区减负,增强社区自治能力。

(七)多措并举强化社区治理。一是加大资金支持,深化网格化管理,择优选用网格员、单元长和楼栋长,并对成绩突出,发挥作用明显的人员建议发放务工补贴。二是积极探索共建模式,靠实驻社区单位帮扶共建责任,推动“一爱一为”与帮扶共建深度融合,督促驻社区单位切实加强包抓小区和帮扶共建责任。二是加大社区疫情管控力度,特别是加强“三无”小区疫情管理力度,积极创建无疫社区。三是加强社区工作指导,完善社区居委会自治章程、工作制度建设,指导制定符合地域特色、社区实情的居民公约,引导教育社区居民移风易俗。四是依托乡镇社工站建设,打造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的社区服务平台,鼓励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开展养老服务,城市“三无”人员关爱和困难群体帮扶工作,动员社区工作人员考取社会工作证书,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五是建立健社区矛盾风险隐患分析研判和预防化解机制,强化社区基层自治力量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发挥,畅通信访和诉求表达渠道,加强赡养纠纷、家庭邻里纠纷调解工作,从源头依法化解矛盾。推动社区治理向纵深发展。

收藏 打赏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平台持续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感谢您的打赏!

相关材料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